記者 劉文新
近年來,重慶、吉林、廣東等多地消費者組織圍繞消費投訴中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積極探索建立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成效顯著。以重慶為例,從2021年8月至2025年4月,重慶市及各區(qū)縣消委會共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100起,涉及消費者3903名,訴訟金額達3251.26萬元。其中92起案件已開庭審理,均以消費者勝訴結案,幫助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948.15萬元。
讓消費維權形成合力
2021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探索建立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支持消費者組織行使公益性訴訟權利。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xù)恢復的意見》,提出全面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探索建立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
全國各地消費者組織積極響應,不斷探索并優(yōu)化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加強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檢察機關、人民法院的合作,讓消費維權形成合力。
2022年3月,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與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建立消費糾紛訴源治理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規(guī)定對于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社會影響較大的消費糾紛系列案件,經訴前和訴中調解未能有效化解的,探索由消委會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
同年6月,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出臺《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作工作機制》,明確對于侵害眾多、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且經營者不接受消委會調解或經調解仍不能解決的案件,各級消委會可以支持消費者通過集體訴訟依法維權,人民法院優(yōu)化此類案件的審理程序。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馬勇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消費維權過程中,個體消費者勢單力薄,很難與違法經營者抗衡,但“人多力量大”,把有共同訴求的消費者聯(lián)合起來,走集體訴訟之路,結果就不一樣了。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部分經營者得知消費者組織準備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后,考慮到應訴成本、失信“黑名單”等因素,主動接受法院調解并積極履行退款或賠償義務。
化解預付式消費糾紛
“集體訴訟通過‘一案多訴’集約化模式,能有效化解預付式消費糾紛難題?!敝貞c市消委會秘書長陳立東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近年來,美容美發(fā)、休閑健身、教育培訓等行業(yè)發(fā)生多起預付式消費群體性糾紛,一些經營者采取預付打折、預付低價等方式誘導、誤導消費者辦卡或提前預付大量資金后,拒不履行合同約定,甚至關門卷款跑路。為遏制上述現(xiàn)象,重慶市及各區(qū)縣消委會以“支持起訴人”身份,支持消費者向法院提起集體訴訟,提供程序指導,協(xié)助收集證據(jù),并協(xié)調專業(yè)律師提供代理服務,最大程度為消費者節(jié)約訴訟時間及經濟成本。
2023年11月下旬,重慶市黔江區(qū)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陸續(xù)收到多名老年消費者的投訴,稱“別提多美”“一直很美”兩家奶粉店收取貨款后突然關門停業(yè),負責人聯(lián)系不上,導致57名老年消費者在這兩家奶粉店預存貨款后無法正常提貨和退款,涉案金額達16.72萬元。黔江區(qū)消委會考慮到該案涉及人數(shù)眾多,被侵權人均為老年消費者,于是向重慶市消委會尋求消費維權方案。重慶市消委會研判后決定聯(lián)合黔江區(qū)消委會,共同支持老年消費者向法院提起集體訴訟,將兩家奶粉店及實際出資人告上法庭。2024年9月24日,黔江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處三被告將16.72萬元貨款退還給57名老年消費者。三被告沒有上訴,重慶市消委會指導消費者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zhí)行。
同樣,由吉林省消費者協(xié)會支持18名消費者對長春賽文游泳健身有限公司提起的集體訴訟案,經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qū)人民法院調解,近日達成協(xié)議,被告同意退還全部預付款9719元。
據(jù)了解,2023年,長春市劉先生等18名消費者在該游泳健身館辦理了游泳卡。2024年7月,當他們前往游泳館健身時,發(fā)現(xiàn)游泳館已轉讓給了一家新公司。新公司拒絕為他們提供健身服務,原公司也拒絕退還預付款9719元。2024年12月,吉林省消協(xié)支持18名消費者向南關區(qū)人民法院提起集體訴訟,并推舉兩名消費者作為訴訟代表人提交訴狀。經承辦法官調解,原被告雙方近日達成一致意見:被告將第一筆款項3000元及案件受理費25元支付給原告代理人,剩余6719元將在兩個月后支付給原告。
吉林省消協(xié)秘書長隋華軍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這起集體訴訟,吉林省消協(xié)積極協(xié)調法院只立1個案件號、只交1份訴訟費、只開1次庭,有效破解了傳統(tǒng)維權中訴訟成本高、舉證難度大、維權周期長的困境。
制度創(chuàng)新提升訴訟效能
在探索、完善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過程中,各地消費者組織還不斷開拓、勇于創(chuàng)新。
2022年4月,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出臺《支持消費者訴訟及集體訴訟工作導則(試行)》,指導全省各級消委會通過集體訴訟等創(chuàng)新手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一起虛假宣傳減肥產品公益訴訟案中,廣東省消委會率先探索“公益訴訟+集體訴訟”獲得成功,案件中確認的101名權益受損的消費者可共同申領395萬元的賠償款。
2023年9月,重慶宸山醫(y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關門跑路,卻拒絕退還26名消費者的美容服務費194839元。同年12月15日,重慶市消委會和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聯(lián)合編制的地方標準《消費者組織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工作規(guī)范》正式實施。于是,重慶市渝中區(qū)消委會根據(jù)該地方標準,支持26名消費者將該公司訴至渝中區(qū)人民法院,并選擇陶女士作為消費者代表率先提交訴狀。2024年1月30日,法院終審判處被告10日內向陶女士退還美容服務費5794.7元。隨后,渝中區(qū)消委會以“集體訴訟+示范判決”方式,敦促被告將服務費全部退還給消費者。
“全國各地的制度創(chuàng)新和司法實踐,證明該機制實現(xiàn)了‘維權規(guī)模效應’?!标惲|表示,集體訴訟將分散的消費者訴求轉化為具有法律威懾力的集體行動,既提升司法效率,又形成對違法經營者的震懾效應,倒逼經營者建立預付資金存管制度,從源頭遏制“關門跑路”風險,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